【中国食品报 6月6日】( 魏公铭 文/摄)5月30日,由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和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共同主办的第十届国际食品科学与技术交流会在无锡开幕。本次会议以“Better Foods,Better Life”为主题,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意大利、爱尔兰、韩国、日本、泰国等10多个国家食品领域的40余名知名专家学者,国内50余所大学的校领导、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院长以及教育科研工作者、食品行业企业代表,共600余人出席会议。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校长陈坚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副校长William Lacy教授、国家外专局教科文卫专家司副司长雷风云、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副司长王喆、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孙宝国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教授、中粮集团总工程师岳国君教授等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

大会开幕盛况
本次会议上,与会嘉宾围绕食品科学领域的各个方向进行学术探讨和交流,可谓亮点频现:为研讨当前社会对食品人才的需求、食品专业人才培养与国际化等热点议题,主办方特别举办了“国际食品高等教育发展论坛”,邀请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泰国等国际知名大学以及国内50余所大学的食品教育领域专家,围绕这一主题进行研讨交流,成为本次会议上最吸引与会嘉宾眼球的一大亮点;本次会议下设17个分会场,安排了120多场口头学术报告,另有150多篇学术墙报张贴,不同研究领域的专家就本学科最前沿的热点课题展开了研讨,学术气氛一流;此外,为了缅怀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已故的食品界优秀教育家王璋教授,会议特别设立了“王璋教授纪念学术论坛”等。
亮点一
在传承中寻求创新
记者从会议主办方了解到,国际食品科学与技术交流会(ICFST)已经是第十届召开。该会议是由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和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共同发起的双边学术交流会。第一届会议于1991年在无锡召开,此后每2—3年一次在两校轮流举办。经过22年、九届会议的努力,已经发展成为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国内规模最大的食品科学盛会,同时也成为中国食品科学家与国际知名学者交流、拓展科研合作的重要平台。
不少参加过多届会议的专家学者向记者表示,“圈内人都已经将参加该项会议当成了一个传统。”确实如此,纵观历届会议主题——“21世纪食品安全与健康”、“食品加工——健康与幸福”、“市场全球化时期的食品科技创新与食品安全”等,从早期探讨食品作为民生行业的角色,到关注食品加工技术到食品技术创新,再到如今食品安全、健康、营养逐渐成为关键词。各届会议的主题都紧密围绕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要,引领食品学术界和业界的各项创新和发展。
本次会议以“Better Foods,Better Life”为主题,一方面传承了“如何创造出更好的食物”这一永久不变的主题,同时将主题提升到通过食品行业创造“更好的生活”的新高度。此外,会议针对目前国内食品学科教育和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不足的问题,首次增设“国际食品高等教育发展论坛”。同时,为纪念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王璋教授对食品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所作的贡献以及他对国际食品科学与技术交流会发起和推动所作的努力,设立了“王璋教授纪念学术论坛”。这些创新的会议内容,不仅丰富了会议内容,也是主办方在会议发展历程中对于会议关注视角、关心领域的拓展和延伸。
亮点二
高度关注食品专业人才培养
我国食品行业发展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行业创新能力仍显不足。究其原因,创新型人才缺乏已成为禁锢食品行业发展的桎梏已成为业界共识。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校长陈坚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食品产业发展迅速,2012年其工业产值已接近9万亿元。随之而来的是业界对食品科技人才需求更加迫切。他指出,“要想让中国食品工业更好地和世界先进水平接轨、更好地融入国际食品产业,注重创新型人才、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我国食品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陈坚教授解释说,“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人才的创新能力已经不仅停留在技术创新层面上,更多的是要求其具有更强的创新意识。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不断完善我们的科研教育体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和积累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国际化意识。”

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校长陈坚教授(右)和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副校长William Lacy教授(左)共议食品专业人才培养
本次会议期间特别设立的“国际食品领域高等教育发展论坛”,即十分准确地对应了食品工业不断发展带来的人才需求和困惑,以期以更宏大的视野、更微观的角度探讨食品学科的教育问题。论坛以“食品学科人才培养创新与国际化”为主题。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泰国等国家的国际著名大学食品科学院系负责人,美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全球伙伴关系主任等国际食品教育著名专家以及来自国内50余所大学的校领导、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院长等纷纷出席论坛。与会嘉宾围绕社会对食品人才的需求、食品专业人才培养与国际化等话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交流,期待总结出专业教育的规律,形成专业教育的范式,进而提升我国食品专业教育的整体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