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
管理员 发布日期 :2017-05-05 最后更新 :2017-05-05 浏览次数:
主题:仿生手性超分子水凝胶材料
时间:2017年5月9日(星期二)下午14:30
地点: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一楼会议室
报告人:冯传良教授
主讲人介绍:
冯传良,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2005年荷兰特文特大学(Twente)获博士学位,德国马普高分子所博士后,荷兰格罗宁根微纳米所(Biomade)助理研究员,2009年聘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上海市“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上海市“浦江人才”。研究方向为手性功能水凝胶材料、粘附可控生物材料等,相关工作在Adv. Mater., Angew. Chem. Int. Ed., Adv.Funct. Mater.,ACS Nano,Small ,等国际高分子主流学术期刊上共发表论文85余篇。
主讲内容简介:
水凝胶是最好的仿生细胞外基质(ECM)之一,而ECM是支持并连接组织的网架结构,主要调节组织的发生和细胞的生理活动,其中ECM手性特征起到了决定作用,然而关于ECM手性调节组织细胞的研究仍旧处于探索阶段,其影响细胞粘附、生长的本质和机理仍旧是个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研究不仅能够了解生命体系中立体选择性的起源,而且在生物医药健康等领域有应用价值。而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如何通过设计分子结构以构建具有手性特征的仿生水凝胶材料、研究其与细胞及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
为了解决上述科学问题,几年来我们课题组将可功能化的理念引入到了超分子凝胶分子结构的设计中,合成了系列基于C2对称的手性超分子凝胶因子,具有模块可设计的特点,1构建了系列手性可控、功能可调、智能响应的仿生纳米纤维自组装体,水分含量最高可达99.94%,拥有10-80微米多孔结构,纳米纤维直径在10-300纳米之间,满足了细胞生长空间的需求。特别发现了该类手性超分子自组装体手性特征受到非手性分子影响,2为探索非手性因素对手性组装影响的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持,进一步揭示了手性纳米纤维调控细胞粘附、生长的规律及机理,探索了手性结构对生命体的作用,初步解决了手性纳米纤维调控细胞粘附、生长等基础科学问题。3此外,由于C2超分子凝胶具有模块可设计的特点,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受外层化学组份的影响,使功能化手性超分子凝胶成为了可能,实现了手性纳米纤维结构的可功能化,智能化调控了细胞粘附、生长,为新型智能仿生材料的开发奠定了基础。4该研究对开发仿生手性ECM的应用材料、为组织工程、生物医药的发展提供仿生网架结构的开发提供坚实的理论和技术支持,这将是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
欢迎感兴趣的老师和学生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