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食品)
一、考试总体要求
《微生物学(食品)》是食品类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微生物学(食品)》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程考试要求考生掌握微生物学和食品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与实验技能;掌握微生物学理论和技术在食品加工保藏、食品发酵和食品质量安全等领域中的延伸与应用,并要求对食品微生物学的发展和前沿有一定的了解。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融汇贯通、独立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说明与考试内容
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研究生入学考试(食品类专业)业务课《微生物学》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微生物学(基础)》,是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生物工程学院和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等学院相关专业入学考试共同采用的基础试题;另一部分是《微生物学(食品)》,主要针对考察微生物学和食品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与实验技能以及在食品相关领域中的应用。具体考试内容和大致比例如下。
(一)微生物学基础部分
《微生物学(基础)》主要考察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与实验技能。具体考试内容如下。
第一章 绪论
一、微生物定义及其类群
二、微生物学的发展史
三、微生物学的特点
四、微生物学及其研究内容
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一、细菌
二、放线菌
第三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一、真核微生物概述
二、酵母菌
三、丝状真菌——霉菌
第四章 病毒
一、病毒的一般特征
二、病毒的形态和结构
第五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一、微生物的六类营养要素
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三、营养物质的跨膜输送
四、培养基
第六章 微生物的代谢和发酵
一、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二、微生物的物质代谢与发酵
第七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一、测定生长繁殖的方法
二、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三、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四、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第八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一、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二、基因突变与诱变育种
三、基因重组和基因工程
四、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
第九章 基础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一、显微镜观察技术
二、微生物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观察技术
三、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技术
《微生物学(基础)》部分试题类型及比例
《微生物学(基础)》共50分,题型及比例如下
1、名词解释:10个,总分值20分
2、简答题: 5个,总分值30分
(二)食品微生物学部分
《微生物学(食品)》,主要针对考察微生物学和食品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与实验技能以及在食品相关领域中的应用。考试内容如下。
1、微生物学与食品微生物学的内涵、发展历史与研究内容
2、微生物的形态、构造与功能,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类群及其意义
3、食品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
4、微生物产能方式和发酵途径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代谢调节与发酵控制
5、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生长控制的手段与技术及其在食品相关领域的应用
6、微生物遗传变异的基本理论,微生物育种
7、微生物生态学与食品微生物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8、抗原、抗体的基本概念、抗原抗体反应的规律,免疫学技术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9、微生物分类与鉴定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
10、微生物与食品腐败变质、食品生产加工保藏和食品质量与安全
11、常见常用的专业外语,了解食品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和最新动态
12、基本的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显微镜观察技术、微生物分离、培养与计数技术、微生物生理生化反应、菌种保藏技术、新型技术在食品微生物学中的应用)。
《微生物学(食品)》部分试题类型及比例
专业部分分值共100分。题型均为问答题和论述题,题目数量8-10个,每题分值平均在10分左右。
三、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时间为3小时(或根据国家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考试相关规定而定)。
四、主要参考教材与资料
1.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James M. Jay, Martin J. Loessner, David A. Golden,Modern Food Microbiology7th edition, Springer, 2005(中译本:何国庆等译,现代食品微生物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3.食品微生物学研究领域的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