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在细胞生物和电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报告时间:2019年3月29号上午9点30分
报告地点: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D912会议室
简历:任斌教授,分别于1992年和1998年在厦门大学化学系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1998年留校任教至今,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和教授(2004)。任斌教授以发展仪器方法为研究特色,主要从事针尖增强拉曼光谱(TERS)、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以及纳米和光谱电化学新方法发展、仪器研制及其在表、界面过程及细胞生物体系的应用研究。获得包括国家基金重点项目、重大项目和科学仪器基础专项以及科技部重大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课题等基金项目的资助。迄今已发表SCI论文200多篇,包括Nature Nanotechnol.、Nature Commun.、JACS、Angew. Chem.、Chem. Rev., Chem. Soc. Rev.等期刊,他引14000余次,h-index 63。2002-2003年受洪堡基金(AvH)资助在德国Fritz-Haber研究所从事科研合作,2008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6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现任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美国化学会Analytical Chemistry期刊副主编。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利用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具有极强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效应的Ag、Au等纳米结构,来显著增强吸附在纳米结构表面上的分子的拉曼信号,以超高表面灵敏度获得样品自身的指纹振动信息,是一极具前景表界面和生物分析检测技术。但是,由于生物细胞体系自身的复杂性,以及SERS生物检测中涉及到的光-纳米材料表面-生物体系三者间异常复杂的相互作用,使得SERS检测结果的可靠性相对较差,也制约了其在生物医学领域内的广泛应用。报告将从这些方面讨论SERS在生物检测中的可靠性问题,以及存在机遇和挑战。为了拓展拉曼光谱在电化学动态反应过程表征,建立了一种基于电化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的电化学显微镜,利用拉曼信号强度变化重构电极表面分子局域的电化学电流信息。发展了基于水镜的电化学原位暗场光谱技术,显著提升电化学体系暗场光谱的检测灵敏度,动态研究银在单颗金纳米粒子表面的电化学沉积过程。